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,基层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。夯实国家治理的基础,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,基层干部要有担当、有作为,更要善于用好换位“金钥匙”,不仅是换一个角度想问题、办事情,更能在坚持“以百姓心为心”的治理思路之中,更好地回应民之所念、民之所盼,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“心坎上”。基层干部要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,不断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,要坚持人民至上,以“换位思考、换位推理、换位体验”的方法,在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中,开启“有温度的治理”新境界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。
坚持换位思考,培养“同理思维”。政策好不好、完善不完善,人民群众最有体会,也最有发言权。基层干部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,就要把准民意的脉搏,善于换位思考,走进群众,真诚倾听群众呼声、真实反映群众愿望、真情关心群众疾苦,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。基层干部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,不仅要“身入”群众,更要“心至”一线,培养“同理思维”,把自己看成是服务对象,更有利于发现工作中不到位、不满意的事情,善于找准问题的症结,在不断深挖问题的过程中,对人民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感同身受,善于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,想方设法为民解忧解愁,让服务更有准头、民心更添暖意。
多些换位推理,多出“务实之策”。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,不仅要基层干部主动去干,更需要用对方法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,基层干部要心系万家灯火,也要看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,善于换位推理,能够换一种思路去拓宽解题的空间,也能在融入群众的过程中,主动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引导群众参与治国理政,提出更多有效的意见和建议。基层干部要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创新,突破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思维定制,就需要多出实招、新招,既让解决问题的办法更符合社情民意,又能实现创新突破,让盛满民意的好举措真正地发挥出推动基层工作的好作用,进一步增强干群之间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。
善于换位体验,触摸“治理温度”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,不仅要有深度、有力度、有准度,更需要有温度,真正地跑出基层治理新气象。因此,在推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,基层干部不仅要以“脚底沾泥”的调研方式,真正身入一线,建立“发现问题-解决问题-反馈闭环”的链条式工作模式,也需要充分代入角色,切身体验服务,及时把工作中的堵点、痛点、难点“汇”上来,为更好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找准“切口”。换位是对工作质效的检验,也是对工作作风的锤炼。基层干部要强化责任感、使命感,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,着力弥补基层治理的短板和不足,更精准地对接民之所忧、所需、所盼,在干群同频共振中写好为民答卷。(蒲德容)